灯谜大全 彩灯历史
您的位置: 首页 / 源中圆彩灯 / 彩灯文化 / 彩灯历史 /

简介

破人世闇暗,现佛祖光明

作者:       时间:2019-09-17

305

    《无量寿经》将火光比作佛之威神,所谓:“无量火焰,照耀无极”。而且,我们可以看到,佛教仪式中,灯、烛乃为佛前供具之一。佛教经典中反复宣扬鼓动教徒们张灯,什么“百千灯明忏悔罪”(《菩萨藏经》),“为世明灯最福田”(《无量寿经》).基至宣扬带有明显申自残倾向的“剜肉燃灯”,以供养佛,所谓“身座肉灯,归命供奉”(《宗镜录》)。故,历来朝山进香,以求佛佑者,总要供奉灯油,以示广种福田;而佛教盛会更需大明灯火,以光明法王。相传,释迦牟尼示显神变,此日需举燃灯法会(见《僧史略》)。佛教东浙,正月十五燃灯之风随之而来,现今藏语把灯节称为“局阿曲巴”,其意即是正月十五供奉,可见元宵张灯乃极有可能源于我国的佛教。

自贡灯会

     始行于东汉的元宵张灯,乃是释、道两斗法的结果。明帝时,摩腾竺法兰东来传教,遇到了道家的责难,结果在宫庭中与道士角试法力,烧经像无损而发光,汉明帝感于佛法,救命正月十五佛祖神变之日燃灯,以表佛法大明(见《僧史略》引《汉法内传》)。从此,佛教神灯之光在神州方圆明亮开来。

     僧侣们积极教导人们张灯,北齐时僧人那种连提耶舍就曾译《施灯功德经》一卷,以倡说施灯的无量功德。到南北朝时,元宵张灯已渐成风气。南朝梁武帝笃信佛教,除广建寺院外,还三次舍身同泰寺为奴,其宫中正月十五张灯亦是盛举。梁简文帝目睹元宵张灯之景,情发于中,写了著名的《列灯赋》:“南油俱满,西漆争燃。苏征安息,蜡出龙川。斜晖交映,倒影澄鲜。”到唐时,佛教更为盛行。东来的佛教徒们大肆宣扬“神灯佛火”。唐高宗麟德二年(665年)“(乌泾波)遗其弟祖纥多献玛瑙灯树两具,高三尺余”《唐会要》卷99);唐玄宗先天二年(713年)“初有僧婆请夜开门燃灯百千炬,三日三夜”(《旧唐书·睿宗本纪》)。在佛教徒的推动和封建统治者的倡导下,佛家灯火,广布民间。从唐代起,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,并逐步成为民间习俗。

    佛家法会,除点灯烛、灯笼外,还有灯轮(蛀称灯树)。灯轮即所谓“法王轮”,上挂数盏灯彩,是法会的主要供具。唐宋元宵张打,佛会灯具的形式尚存。唐睿宗时,长安灯节“于京师安福门外作灯轮高二十丈,衣以锦绣,饰以金玉,燃五万盏灯,簇之如花树”(《朝野、佥载》)。唐代宰相张说在《十五日夜御前口号蹋歌辞》赞西域灯树:“花萼楼前雨露新,长安城里太平人。龙衔火树千灯艳,鸡踏莲花万岁春。帝宫三五戏春台,行雨流风莫炉来。西域灯轮千影合,东华金阙万重开。”宋代,京城元宵灯会要扎高大的彩山,上挂万盏华灯,作为主要的观灯点(见《铁围山丛谈》),“彩山”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鳌山”,“鳌山”实际也就是中国化了的灯轮。在宋代,民间小集镇元宵张灯也还要在土地庙前扎小鳌山(见《水浒传》第33回)。《广东志书》便记载了阳春县设鳌山场景:“元宵结鳌山子神祠之前,谓之还愿。各旷地架鞦赣为乐。男皆与更唱歌和,不少忌讳,惟大家知礼者不然。”

    元宵佛灯在唐宋广为人们所喜爱,这自然引来佛家对手道家之插足,于是出现所谓“三宫”所好应以“三元”,籍此道家桃代李僵之心已露端倪。那么,为什么道家取代之举又能蒙混后人呢?这与佛教法会的时间同“三元”的巧合以及道教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分不开的。到北宋时,太宗感到光靠菩萨保佑尚不够,还需广请各路神灵,就在太平兴国六年(981年),下軟下元亦放灯三夜,供养天地辰像佛道,为军民祈福(见《曾史略》),在张灯内容中正正式掺和了道家的成分。不过,三元放灯仅行之一时,很快只留下元宵张灯了。但是,这以后的元宵灯会也遗留了不少道家的痕迹。南宋时,元宵灯会上出现了仙道形象。临安元宵灯彩上“皆画群仙故事”,而左右则扎文殊、普贤像(《梦梁录》卷一),道仙与佛陀同时临场,自然让人们对元宵张灯之始作俑者混淆不清了。

关键词:

告诉我们您的需求
我们会及时联系您

源中圆彩灯·点亮一座城

Quality quality, create a bright future.

Copyright © 2014-2023 ICP备案号:蜀ICP备14022286号-1